8月26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糧食安全政策伙伴關系機制(PPFS)框架內“APEC小農和中小企業糧食減損失技術、經驗相關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益海嘉里集團公共事務部總監王巍向與會經濟體代表介紹了“益海嘉里水稻循環經濟”的探索與實踐,以及如何通過該模式來實現節糧減損、推動國家農業產業升級。
長期以來,中國水稻種植加工大多處于分散種植、粗放加工、產能低效的狀況,“小、散、低”的加工格局加劇了糧食損失浪費,水稻加工產業亟待升級。 “浪費不只在餐桌上,浪費還存在于儲糧、加工、流通等環節。”王巍演講時開始就強調道。
據介紹,益海嘉里自2006年在黑龍江佳木斯建立第一個水稻加工生產基地起,就堅持對水稻加工行業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并于2008年首創了全球領先的水稻循環經濟模式,科學助力節糧減損,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升級。
其中,訂單農業,是益海嘉里水稻循環經濟首要的一環。益海嘉里通過優質品種、優良產地、優價收購、優化技術的四優訂單農業,將種植、收儲、加工、消費結合起來,有效解決農業產業效率低下難題。截至目前,益海嘉里已經在全國八大主要水稻種植省份,建立了29個優質水稻生態基地。
據益海嘉里提供的數據顯示,訂單農業模式可使每噸水稻增收220元,按其年均水稻加工量300萬噸計,共增收約6億元。如果推及全行業,按我國每年水稻產量2億噸計,可增收約455億元。
王巍還表示,對于益海嘉里,節糧不是簡單地節約糧食,減損也不是簡單減少損耗,節糧減損是一個廣義的概念,高效利用耕地資源、增加單位土地的產出價值,也是節糧減損的重要方式。
據悉,按照益海嘉里“水稻循環經濟模式”,在規模化加工的基礎上,除了生產優質的品牌大米如大家熟悉的金龍魚系列大米外,經過米廠加工后的副產品米糠可提煉并生產加工為稻米油;從米糠油副產品提煉的脂肪酸、米糠蠟、米糠脂、谷維素、阿魏酸,被廣泛應用于專用油脂、油脂化工,化妝品等行業,高效利用資源。而最有技術難度和科技含量的是將稻殼發電,稻殼灰制取活性炭和白炭黑。
益海嘉里米業生產總監李超就稻殼利用方面作出了進一步解釋,“在研發過程中,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但最終我們做到將稻殼作為燃料在專用發電鍋爐中燃燒,產生高溫高壓蒸汽用于發電。其每噸稻殼的發電量相當于0.65噸煤的發電量。從成本核算中可以得出:每加工一噸稻殼灰可獲得約800元利潤,按目前每年可以用3.6萬噸稻殼灰計算,可盈利2280萬元。”
此外,益海嘉里利用稻殼灰制取活性炭、白炭黑等高附加值產品的技術也已應用于實際生產。
據了解,從稻殼灰中提取的白炭黑是純天然的可再生資源,可廣泛應用于化工和輪胎橡膠等行業。益海嘉里以可再生資源稻殼灰為原料,一噸稻谷產生的稻殼可以制取0.03噸高附加值的白炭黑。這種高分散白炭黑克服了傳統白炭黑補強性能差的問題,更顯著增加了橡膠的強度,并幫助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提高燃油效率,綠色環保。
2016年7月,世界三大輪胎巨頭之一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與益海嘉里合作,使用稻殼燃燒灰燼制取的白炭黑生產綠色節油輪胎,通過行業跨界聯合,推動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
“目前益海嘉里的水稻加工能力只占全國水稻總產量的1%,生產的高分散補強劑級白炭黑遠不能滿足綠色環保輪胎制造的需求,全球每年生產超過十億條輪胎,可見這個產業的發展空間巨大,我們熱切期望益海嘉里利用稻殼灰制取白炭黑的技術能夠在全國乃至全球得到廣泛的推廣應用。”王巍最后對新華食品如此表示。
益海嘉里水稻循環經濟對每一粒稻谷的“吃干榨盡”模式對世界稻米產業轉型升級具有引領、示范作用。我們放眼未來,如果能在我國乃至全世界推廣,將會對全球農業變革產生深遠意義。
服務熱線:400-616-5757
聯系電話:021-31199999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博成路1379號金龍魚大廈
公共事務郵箱:contact@cn.wilmar-intl.com
ESG聯絡郵箱:Sustainability-Yihaikerry@cn.wilmar-intl.com
Copyright ? 益海嘉里 All Rights Reserved.Copyright ?2009 京ICP備:12025066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