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國食品辟謠聯盟“亮劍網絡食品謠言”暨金龍魚亮劍計劃啟動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中國食品辟謠聯盟發布“亮劍網絡食品謠言”倡議書,倡議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到食品謠言治理工作中,進一步完善食品謠言“社會共治”模式。益海嘉里作為首家響應該倡議的大型食品企業,宣布向發布“地溝油被金龍魚回收”謠言的相關公眾帳號提起訴訟,懸賞1000萬元追查發布金龍魚地溝油謠言的幕后黑手,并出資3000萬元設立面向整個食品行業的打擊食品謠言的專項公益基金。
除金龍魚外,麥當勞、維益、匯源果汁、魯花、加多寶、光明乳業、雅士利、李錦記、正新食品、喜之郎、太太樂、好麗友、多力、匯福、長壽花等企業也積極響應“亮劍網絡食品謠言”行動,聲明嚴厲打擊食品謠言形成的黑色產業鏈,向網絡食品謠言“宣戰”。
被三年前的謠言惡意中傷 金龍魚發聲以正視聽
食品網絡謠言肆意傳播,嚴重危害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不少食品謠言“舊瓶裝新酒”,反復炒作,影響了食品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最近,一段《地溝油被金龍魚回收,轉發出去傳播正能量》的視頻在社交平臺、視頻網站和新聞客戶端持續發酵。經證實,該視頻來源于三年前的一則不實報道,純屬子虛烏有。
對于此次被謠言抹黑的過程,益海嘉里公共事務總監王巍進行了梳理與分析。他介紹,三年前,某媒體做出一則失實報道,記者在調查過程中誤將“嘉里油脂化學工業(天津)有限公司”當作“嘉里糧油(天津)有限公司”,將化工原料誤以為食品原料,對此相關媒體已作出更正說明。
三年后,這一報道被別有用心的人惡意剪輯加工成視頻,在視頻網站、社交媒體大肆傳播、轉發、擴散,極具煽動性。“事件發生后,益海嘉里在第一時間向全社會發表了澄清聲明,聲討幕后黑手的違法行徑。同時固定證據,已向公安機關報案。我們相信法律一定會還金龍魚一個公道,正義永遠不會遲到,造謠傳謠者終將受到嚴懲!”王巍稱。
益海嘉里集團副董事長、首席運營官穆彥魁表示,惡意傳播金龍魚虛假舊聞事件,嚴重侵犯金龍魚的品牌和商譽。食品網絡謠言扼殺的絕不僅僅是某個企業或品牌,而且挫傷了公眾對中國食品安全的信任,給消費者造成“安全焦慮”,對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產生消極影響。中國食品行業要亮出法律之劍,以零容忍的態度,與惡意造謠抹黑中國食品行業的違法行為決戰到底。
益海嘉里集團副董事長、首席運營官穆彥魁致辭
面對謠言肆意傳播,無法忽視的是其背后的經濟敲詐、輿論商戰、眼球博弈、借勢營銷等諸多不良動機。對于金龍魚被網絡謠言抹黑,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表示,近幾年來,食用油“壓榨比浸出工藝更先進”等謠言讓企業品牌蒙受不白之冤,混淆了消費者的視聽。這一困境首先源于企業在應對互聯網環境下的輿情處置還缺乏經驗,其次,對消費者的常識性引導不夠,消費者對食品科技的進步還缺乏了解。對整個食品行業而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誰能置身事外。社會各界應聯起手來,結成打擊網上謠言的互助聯盟,積極捍衛企業和中國食品行業的聲譽。發布會上,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執行會長何東平代表行業協會發表聲明,表示益海嘉里將廢棄油脂用于油脂化學工業是一種變廢為寶的有利社會、有利資源再利用的有益行為,值得提倡,并呼吁糧油企業應加強自律,公平競爭,不造謠、不傳謠,共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治認為,當下我國食品工業正值轉型的關鍵時期,食品工業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除了需要科技創新和產業革新之外,更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作保障。聯合社會各界正面回擊網絡謠言的幕后黑手,對于食品工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金龍魚設立3000萬專項基金 食品企業向網絡謠言宣戰
為了進一步加快形成“網絡食品謠言社會共治”的良好局面,新華網總裁助理、中國食品辟謠聯盟秘書長徐明偉在會上發布了“亮劍網絡食品謠言”倡議書,倡議廣大食品企業在內的社會各界,以實際行動參與到治理網絡食品謠言的行動中來,捍衛企業基本權益,建立透明公正的市場消費環境,傳播正確的食品安全知識,共塑中國食品的健康形象。
倡議內容包括:堅決遵守法律法規;堅決推進企業自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堅決抵制網絡食品謠言;積極參與網絡食品謠言治理。
金龍魚作為首家支持該倡議的企業,發布其“亮劍網絡食品謠言”行動計劃。一是向發布謠言的微信公眾賬號提起訴訟;二是懸賞1000萬元追查“地溝油被金龍魚回收”的網絡謠言黑手;三是率先出資3000萬元成立“打擊網絡謠言專項基金”,與行業組織和業內企業聯手打響網絡自衛反擊戰。
益海嘉里食品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波宣布金龍魚“亮劍網絡食品謠言”行動計劃
隨后,金龍魚、維益、匯源果汁、加多寶、光明乳業等企業共同“亮劍”,積極支持“亮劍網絡食品謠言”行動,呼吁嚴厲打擊食品謠言形成的黑色產業鏈,向謠言發起反擊。
科普法治多管齊下 共建舌尖謠言免疫網
據有關數據顯示,各種網絡謠言中食品類虛假信息已占到45%,食品行業已成為謠言重災區。國家食監總局新聞司司長顏江瑛表示,食品安全謠言具有有意編造、別有用心、偷換概念、混淆視聽、舊聞翻炒、刻意抹黑等特征。今年以來,“塑料紫菜”、“燃燒的粉絲”、“牛奶出大事”等新老食品謠言又在社交媒體進行新一輪傳播,顯示治理謠言形勢的嚴峻性,她對金龍魚率先設立打擊食品謠言基金這一舉動表示贊賞。
近年來,食藥監總局積極作為、及時行動,打擊食品謠言已取得初步成果。不僅對監管信息執行“五公開”,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做到抽檢信息“周周抽檢、周周公開”,還加大對食品謠言制造者、傳播者的懲處。
“治理網絡食品謠言,需要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顏江瑛認為,要推動建立社會多元主體共治謠言的長效機制,形成全鏈條、立體式的治理模式。希望有更多有責任的企業加入進來,為完善食品謠言“社會共治”模式貢獻力量。
在圓桌論壇環節,來自行業協會、新浪微博以及相關企業的代表共同探討了網絡謠言破解之道。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治理食品謠言要多方聯動,社會各界共同拿起科學和法律的武器,加強科普宣傳,加大對涉謠者的懲戒力度,打造風清氣朗的食品輿論環境。
2015年8月,在國家食藥監總局、國家網信辦、農業部、質檢總局等部門指導下,新華網聯合食品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及行業從業者成立中國食品辟謠聯盟。聯盟成立至今,已經發布30多條權威辟謠信息,發布及轉發相關食品辟謠及科普信息700余條,多次舉辦辟謠論壇和專項發布會,在澄清網絡食品謠言、傳播食品科普知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好評。新華網副總裁楊慶兵表示,下一步,希望包括廣大食品企業在內的更多組織、機構、團體加入到辟謠陣營中來,共同抵制網絡食品謠言,捍衛食品行業的清朗空間。
轉自:新華網
服務熱線:400-616-5757
聯系電話:021-31199999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博成路1379號金龍魚大廈
公共事務郵箱:contact@cn.wilmar-intl.com
ESG聯絡郵箱:Sustainability-Yihaikerry@cn.wilmar-intl.com
Copyright ? 益海嘉里 All Rights Reserved.Copyright ?2009 京ICP備:12025066號-1